您现在的位置是: 通信 > > 正文

专家学者齐聚商丘!共寻文明之根,共探殷商之源

时间:2023-08-14 19:19:13 来源:商丘日报-商丘网 发布者:DN032

共寻文明之根 共探殷商之源


【资料图】

8月10日至12日,殷商探源与豫东考古暨三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商丘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北京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等致力于夏商周三代文明研究的50余家考古科研机构和高校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研讨会期间,就殷商之源探索、豫东考古和夏商周考古学研究等内容,与会的部分专家学者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震中:

商丘殷商探源大有可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工作站、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商丘商文化研究会在商丘挂牌意义重大,商丘殷商探源工程和豫东考古大有可为、未来可期。”8月11日,出席殷商探源与豫东考古暨三代文明学术研讨会的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王震中在接受专访时说。

“考古工作站规格在考古工作队之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商丘设立考古工作站,说明对豫东考古、商丘考古非常重视。而且把安阳殷墟考古工作站的负责人调到商丘工作站工作,商丘考古工作站将会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下去。”王震中表示,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每成立一个分会都是非常严格的,这次在商丘设立的商文化研究会是一个二级分会,有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是学术方面,殷商文化在商丘很有探讨、探索的价值。100多年前,学术大师王国维就主张“商起源于商丘,宋、商、睢阳为一地”。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在商丘成立分会,就跟商丘考古发掘协调起来了。殷商探源,对商丘来说是学术研究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殷商探源一方面要通过文献,另一方面要通过考古解决文献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次学术研讨会为什么要加上三代文明呢?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几十年来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高端论坛,总的标题都是夏商周三代文明,三代文明是我们学会一以贯之大的研究课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现在已经进行第五期了,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研究,既是我们国家和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学术课题,也是我们学会学术探讨的主要课题。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大都是这个领域的知名学者,也有一小部分是后起之秀,这也代表了我们学会的兴旺发达,也代表了殷商文化研究的高水平。”王震中说。

谈到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今后在商丘的打算,王震中说:“现在在商丘进行考古发掘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工作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希望这些单位和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协同发展。我们的工作不局限于商丘市区范围,最近将赴睢县开展考古调研、考察。”(记者 白 鹏)

南方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讲席教授唐际根:

历史塑造了今天的商丘

8月11日,记者采访了在商丘参加殷商探源与豫东考古暨三代文明学术研讨会的南方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讲席教授唐际根。唐际根认为,商丘对中国历史特别重要。每个地方的今天都是历史的延伸,历史塑造了今天的商丘。唐际根说:“若干年前,国家在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时候,我就跟国家文物局的几位专家提出建议。我说,探源工程是按地域划分的,比如黄河上游、中游、下游,其实按区块说有一个地方资料严重不足,但是非常重要,这个地方就是商丘。商丘10米以下才是稳定的地面,10米之上都是后来的淤积。我曾经在商丘发掘的时候,挖到地下9米还是明代瓷片,可见宋明以后才形成了今天的地貌。而北宋以前特别是汉代以前,商丘这个地方是沃野千里。所以你就会想到,这一块的考古遗迹主要深埋于地下,我们在做探源工程的时候,假定这个区块的考古学文化序列不解决,那我们做文明探源就缺了一个重要内容。所以说商丘对于中国历史尤其重要。考古界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历年都在呼吁在豫东地区、在商丘做工作,所以才有了早年李景聃的豫东调查,才有了20世纪70年代社科院考古所的调查,还有20世纪90年代的中美联合考古。”

“豫东考古发掘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完?我们该怎么做?我们究竟是以寻找商族的起源为唯一的目的,还是把它放得更大,把它作为整个中国文明的一体来研究的这个方向来定位?我原来是着重找商和先商,自从2021年国家文物局重新恢复豫东发掘之后,我觉得商丘的研究可能要稍微做一下调整,不能仅仅着眼于商文明探源,而是要把商、宋一体,要把商和两周、梁孝王和赵匡胤的宋城,包括明代的归德府城都要联系起来。如果把史前以来纳入以后,商丘的价值就更大,地位就更高。”唐际根说,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商丘做田野工作一直到2021年恢复考古发掘。“当我看到商丘地层剖面的时候,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冰冷的剖面,我看到的是历代商丘人,包括仰韶、龙山、岳石、两周、汉代的先民都生活在稳定、美好的生活环境里面,但是北宋、南宋以后,宋明之间大量的水患导致了商丘地貌的巨大改变。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商丘人都生活在剧烈的环境变迁之中。当考古学面对这些古代遗迹的时候,我们就要看到历史的纵深,每个地方的今天都是历史的延伸,历史塑造了今天的商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工作站站长岳洪彬:

商丘殷商探源得到学术界认可

“商丘进行了多年考古发掘工作,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说明商丘殷商探源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8月11日,参加殷商探源与豫东考古暨三代文明学术研讨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工作站站长、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岳洪彬在接受采访时说。

岳洪彬首先谈起了殷商探源与商丘宋国故城考古:“殷商探源这个话题在商丘从晚清到民国初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由于埋藏得比较深,来商丘考察的许多考古队没有找到任何结果,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美联合考古队来商丘考察十年发现了宋国故城,算是当时的一个收获。2021年,我们又重启了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掘工作,至今我们持续在商丘地区做考古发掘和田野调查,殷商探源我们仍然在探索的路上。”

岳洪彬表示,宋国故城考古发掘时隔20多年在商丘重启,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政治担当和现实意义。由于黄河泛滥、泥沙淤积,商丘各年代的城市地层被黄沙封盖,“城摞城”现象更加立体、直观。发掘出地层后,再根据出土的包含物判定其年代,再由年代确认城墙的年代,由此来还原几千年的历史。“原来光知道商丘古城是‘城摞城’,到底是怎么样的‘城摞城’、不同时间节点的古城的发展变化是怎么样的等具体细节我们还不是很清楚。”

谈及召开这次研讨会的学术目的,岳洪彬说:“这次学术研讨会我们酝酿了好几年了,因为疫情的原因会期一直推迟。前期我们做了这么多考古发掘工作,都是为了殷商探源来展开的,这些考古工作需要学术界的共同认可。这次学术研讨会有很多著名专家学者来参会,这是对我们考古发掘成果的一个检验,并为下一步豫东大范围的殷商探源工作建言献策,希望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谈到今后的打算,岳洪彬说:“目前,我们在永城的浍河流域发现了早商的文化遗存,而且在永城、夏邑、虞城都发现了相当于先商时期的岳石文化遗存。这些非常丰富的岳石文化遗存实际上就是目前学术界探讨殷商文化之源的重要研究对象。下一步,我们将以宋国故城为中心辐射周边,在整个商丘区域内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希望能找到早商、先商或与岳石文化同时期的诸种考古学文化遗存,为殷商文化探源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