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通信 > > 正文

女儿公众号内自己写文章劝导家长 子女不应该只看到长辈的“烦”

时间:2021-05-31 15:45:07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发布者:DN032

为了自己的母亲,王愿竟然想出用开公众号的办法,自己写文章劝导家长。浮夸的标题之下,暗藏的是子女对长辈的情感。随着公众号的名声远播,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慕名前来,希望能“定制文章”发给家长。

这种“以毒攻毒”的方式,对老人十分奏效,但王愿也在不断的对抗中发生了心态转变。在她看来,子女不应该只看到长辈的“烦”,也要去理解背后的“爱”。

女儿开公众号“以毒攻毒”

“看看这个,对你有用。”像这样的微信留言,王愿时不时就要从妈妈那里接到一条。伴随留言发来的还有一个个文章链接,标题就让人哭笑不得:“做这几件事能招来福气,快转给你身边的人”“把树叶放进鞋里踩能促进身体健康,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王愿今年24岁,在一家公司负责文案写作。自打高中上学时起,她跟妈妈在很多方面就显得“不太对付”。学习之余,王愿喜欢用电脑写点小说,却被妈妈误以为是在玩游戏。文理分科时,原本想学文科的王愿,还是在妈妈和其他家人的劝说下改学了理,甚至大学也报了不太感冒的理科专业。直到找工作时,王愿才第一次坚持己见“从了文”。

工作之后,妈妈依然在用转发公众号文章的方式“关心教育”女儿,这让王愿不堪其扰。母女间的矛盾,在去年年底迎来了一波小爆发。有一天,妈妈给王愿转来了一个“0元学写作”的活动链接,让她“赶紧报名参与”。王愿早先看到过揭露“0元学”背后猫腻的报道,便告诉妈妈这些活动是在骗人,学不到东西还会掏一大笔钱。但妈妈非但不听劝,反而斥责王愿不懂家长的“一片好心”。一气之下,母女二人有好几天都没说过话。

就在这时,王愿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自己说的话妈妈不愿听,可那些杂七杂八公众号里的话妈妈却全盘相信,那为什么不能开一个公众号,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成文章,再“转发”给妈妈呢?说干就干,王愿立马申请了公众号,写下了第一篇文章:“刷爆朋友圈的深度好文:如何做一个好母亲”。文里写到,做母亲一定要宽容、耐心,这样才能更好地跟子女交流。

“为了让我妈相信是真的公号,我事先还做了不少功课。”王愿偷偷调查了妈妈常看的公众号名字,发现很多都带有“国学”二字,于是自己的公众号就起名叫“国学爱生活”。为了给公众号配头像图片,她还特意买了一个葫芦用来拍照,这样“更显得有国学的意境”。

把文章发给妈妈后,王愿小心翼翼地期待着回复。让她没想到的是,妈妈一眼就看出了自己的伎俩。“这公号只有一篇文章,也没有阅读量,肯定是你写的。”即便如此,妈妈还是明白了女儿想主动破冰的苦心,两人敞开心扉交流了一次,终于把话说开,重归于好。

公号成了年轻人“倾诉场”

劝妈妈的目的已经达到,原本“国学爱生活”公众号应该就此打住。可之后的事情发展,却出乎了王愿的意料。

两个月后的一天,一个好朋友聊天时跟自己吐槽,说因为工作上不太顺心,回到家总爱躺在床上发呆,可这样的行为却被她妈妈看作是“浪费生命”,两人还因此吵了架。这时,王愿意识到“国学爱生活”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为了解决朋友的困扰,她又写了一篇“躺下放松对身体好”的文章。朋友转发之后,效果立竿见影,她的妈妈没再批评女儿“躺床休息”的举动。

因为觉得这样与家长交流很有趣,王愿把开公众号的经历发到了网络论坛,竟然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共鸣。大家纷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倾诉自己与长辈之间的理念矛盾,希望能“定制文章”开导家人。

开号半年来,王愿收到了上千条读者定制文章的请求,其中提到最多的是被家长“催婚”,希望能定制一篇“反催婚”的文章。肩负着众人的期望,王愿大笔一挥写下了“子女一生孤寡,只因父母做了这几件事情”,痛批了催婚可能招致的严重后果。再后来,她又“应邀”写下了“反堆物”“反迷信”等多篇劝解文,读者们发给家长后,纷纷表示“起到了作用”。

写文章的同时,王愿还在不断“刺探敌情”,主动去了解老人们爱看什么样的文章。她发现,中老年人看的文章普遍字号较大,背景颜色也十分浮夸,这些特点都被吸纳到了王愿自己的文章中。“起标题也是个学问,太平和的劝告没用,反而应该言辞激烈一些。比如劝奶奶不要带孙子进女厕,不能写‘专家建议男孩不要进女厕’,而应该写‘带男孩上女厕的人情商低’。”

王愿所写的劝解文章,提到的理论和概念都是胡诌而成。写得多了,她发觉应该再扩充一些自己的理论储备,这样拽起文来才更有说服力。“有段时间老人占用篮球场跳舞的事情闹得很凶,我就写这样做会伤风水,还查了资料拽用了一个易经的词。词是真的,事是编的。”

文章写好后,怎么发给家长看也有讲究。直接微信转发,显得太唐突,家长还不一定接受。“我的建议是把文章转发到朋友圈,让家长自己上钩。”

劝人之外自己“也有收获”

开公众号的初衷是为了和家长对抗,但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王愿的想法发生了转变。有一次,王愿接到了一位女性的留言,说自己已经成家,父母也年纪大了,想让他们好好享受生活,不要总操心孩子的事。文章写好了,也转给父母了,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女儿始料未及。

父母看到文章后,竟然不停地给女儿道歉,认为之前对女儿的关心反而添了乱。在那之后,老人的情绪也低落到了极点,似乎失去了生活中的一大目标。“是不是不该给他们写这篇文章?”那名女性的疑问,也让王愿反思良久。

“父母这一辈人不像我们,经历过良好的教育,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强。他们平时的爱好和乐趣,可能就剩下关心孩子了。”想到这里,王愿再看读者留言时,角度似乎更多元化了,也能够站在父母的立场思考问题了,“有人吐槽父母总是在朋友圈留言很烦,认为朋友圈是自己的小天地,父母不应该看。像这样的请求,以往我肯定直接写文章了,但现在我会先劝一劝留言的人,这是父母了解和关心你的方式,如果连这条路径都要切断,是不是太残忍了?”被这条留言所提醒,王愿还久违地把妈妈从朋友圈屏蔽名单中移了出去。

看的留言多了,王愿感受到,其实很多子女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父母好,只是不知该如何表达。“有想让父母赶快体检的,想让父亲少喝酒的,想让父母多出去旅游的……”每当遇到这样的留言,王愿在写文章时,虽然用词还是一贯诙谐幽默,但情感上明显更加真切,她也希望老人能通过文章明白子女的苦心。

一条条留言,仿佛映出了一个个家庭的生活,有的甚至能让王愿笑中带泪。一名读者说,前段时间他收到了一个陌生人的微信好友申请,备注写着“我是你爷爷”。原本以为是哪个朋友开的恶作剧,一问才知道,真的是年事已高的爷爷亲自拿发来的。原来,爷爷为了和孙子视频通上话,花了很大精力自学了手机。“父母也一样,他们背地里克服了很多困难,去努力了解孩子的生活,但孩子反而不领情。”

开了半年的公众号,看似是在帮别人,最后反而开导了自己。现在,王愿和妈妈的关系已经不像之前那般剑拔弩张,对于妈妈转发其他公号文章的做法,王愿大多时候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妈妈心意。“但要是涉及钱财就不行了,有一回她差点被忽悠去做刷单兼职,我知道这是骗人的但有点劝不住。后来我灵机一动,骗她说有个兼职要每天去户外走路,到一定步数换钱,现在她还在坚持做,其实钱都是我自己发给她的。”

(应被采访者要求,王愿为化名)

(记者:莫凡)

标签: 开公众号,定制文章,国学,倾诉场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0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